根据现代植物学分类,可生产靛青的蓝靛植物大致可分为4类,而中国古代磁青纸的靛青来源,应该是生长在长江沿岸的蓼蓝,这种植物远从《诗经》里就有记载,其茎叶中含有木蓝素,经由长期发酵,由糖与稀酸作用游离出酚后缩合成靛,这种提炼制取靛蓝的过程被称为制靛或制蓝。至于磁青纸的特色,明朝屠隆的《考盘余事》与项子京《蕉窗九录》里都提到过“有磁青纸,如段素,坚韧可宝”,说明这种纸是种强韧的纸。不过,纸的韧性应该与制纸使用的纤维种类有关,与蓝靛染料没有直接关联。此外,明朝沈榜《宛署杂记》中记载,明万历20年(公元1592年)时,磁青纸值一钱银子,而当时一钱银子可买2瓶烧酒,不然就是白面10斤或铁钉5斤,而且比起一般纸张都以100张计价相比,磁青纸可说是当时最贵的纸了,往往成为王侯公卿、富商巨贾、文人名士所收藏的“顶级”写经纸。